體育委員會才在去年12月訂為「關懷職棒月」,政府單位可說是傾全力的挽救低迷的職棒產業,但不到三個月,中華隊在東京進行的經典賽再次兵敗中國,「顧此失彼」似乎是體育委員會目前最佳的寫照,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決的問題固然很多,但綜觀國內棒球運動發展的背景,建立中央集權式二軍的培訓制度或許是思考的方向之一。

 

這種概念是源自於NBA的二軍系統,成立於2001年的發展聯盟(Developmental league)是NBA的小聯盟,其目的是讓沒有被球團在選秀會選上的球員或未具有選秀資格的球員先在這個小聯盟歷練並參加下次的選秀活動,與日本職棒或美國職棒不同的是這個發展聯盟的所有球團與球員都隸屬於NBA,並不屬於NBA的個別球團,經過幾年的變化,這個發展聯盟已經從8隊成長到17隊,當初的主要區域是侷限在美國東南部,如今也跨到加州及美國西北部,從2005年開始,NBA開始允許其NBA球團將第一年及第二年的新球員送往指定的小聯盟球團,如亞特蘭大老鷹隊及洛杉磯快艇隊會將一些新秀送往小聯盟的安納漢兵工廠隊,根據發展聯盟官網統計,過去3個球季有26個NBA球團計75名球員被送往這個小聯盟進行調整訓練,這個小聯盟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讓 NBA球團能夠有專屬的小聯盟球隊。

 

國內二軍制度的建立有其必要性是無庸置疑,但在發展時空背景不同的情形下,是否能夠將美日職棒的農場系統完全移植在國內職業運動可能是個問號,事實上,體育委員會曾將替代役球員交由國內職棒球團代訓,希能夠協助職棒二軍的建立,但時機似乎並不成熟,而去年體委會再以「建立二軍制度」方式將這些替代役球員分發到各球團,並提供所需資源,雖美其名為建立職棒的聯盟,但現階段職棒球團面臨的是球迷流失、收視率不振的窘境,套用個商場的例子做說明,旗艦店都站不穩了,那有辦法開分店,因此,現今的二軍體系能否在短時間內提升職業球棒的競爭力是個很大的疑問。

 

而這批代訓球員可以說是來自大學或高中的菁英棒球選手,按照過去發展經驗,最優秀的學生棒球員都會進入軍種球隊如國訓隊或陸光隊,集各路好漢的軍種球隊在業餘社會隊的比賽經常是穿金戴銀,其輝煌的戰績就說明了軍種球隊的訓練成效,這些優質選手的不僅曾經是了國家代表隊的主力球員或是職業球團的儲訓人才,也就是說,中央式二軍的建制就如同彷效NBA二軍的架構,目的就是將最好的替代役棒球員加以集中訓練,期望能夠成為國家代表隊的來源之一,同時,這些替代役選手並無徵召問題的存在,可以規劃較長期的訓練或比賽,甚至包括海外的移地訓練或參加冬季聯盟的賽事,參加1992年的巴賽隆納奧運獲得銀牌的棒球隊就是類似的組訓型態。第三,長期訓練之後的人才可以馬上滿足職棒球團的需求,若是現今由各球團二軍所訓練的球員可能需要花比較久的時間才能進入一軍,反觀這些中央式系統出身的二軍球員預計可以在政府的支持下獲得更好的照顧,並對職棒球團帶來更多的貢獻。而待機成熟後,再朝專屬小聯盟球團的路邁進。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NBA小聯盟的發模式展或許給我們另外一種的思考模式,不同環境或階段所需要的制度需要「量身製作」,國內早期職業棒球在眾人不看好之際打開出一片天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從民國60年代起所凝聚的棒球能量移轉到新生的職棒,如今若要恢復棒壇榮景或是重振職棒,相關主事者需要進一步建立完整的發展制度。

 

此篇文章刊登於3月11日聯合報民意論檀,此處內容為完整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s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