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職最夯的新人話題大概是新上任的會長及秘書長,許多輿論及球迷對於新的領頭羊抱有不少期望,確實,長期遭受負面事件困擾確實與中華職棒當初成立之目的相距甚遠。

回想當初中華職棒聯盟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延續本土棒球選手的運動生涯進而提升國內棒球運動水準,當時國內成棒代表隊的優異表現為我國掙得「世界五強」的地位,許多優秀的選手也紛紛到海外發展,特別是日本的社會業餘隊,職棒成立之後,這些效力於日本的我國選手也紛紛回台發展,因此,早期職棒的陣容與球技水準確實獲得一致的認同,特別時許多主力全都是國人耳熟能詳的球星,所以,職棒的誕生提供這些選手表現的舞台。但職業棒球經營所需要的專業似乎已經超越了主事者所具有的能力,打假球的問題無法有效地解決,其所造成的傷害難以估計,不僅一再流失球迷,對提升我國整體棒球技術水準更是大打折扣,因此,新領導團隊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找回當時中華職棒成立對球迷的承諾。

面對無法有效解決陳年議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職棒聯盟決策體系有待調整,團隊職業運動產業屬於寡佔結構,球團是既競爭又合作,為確保所有球團的最大利益,必須要找出一個共主擔任領導者,這就如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運作體制,這些國家必須共同商討石油的輸出量及價格,若各自為政,將出現自家人兵戎相見的局面。職業棒球運動亦是依循此一模式,聯盟就是所有球團的共主,最重要工作就是提出並落實願景,這群專業經理人的所做所為就是擴大聯盟的利益然後回饋給球團,以達成均富局面,也就是說,聯盟的決策思維是強調組織的大我文化,而非單純滿足某些球團利益。可惜的是多年來聯盟角色的虛位使得聯盟成為球團的領隊會議決議的執行單位,領隊會議的決策機制傾向合議制,這也造成聯盟的運作效率與決策過程頗受爭議,因此,如何調整決策系統聯盟化並強調「聯盟利益」高於個別球團利益是重要的治理議題。

另外,中華職棒成立之初的國際棒球環境與今日已經完全不同,特別是美國職棒大聯盟在北京奧運之後已經逐漸掌控國際棒球勢力並主導棒球遊戲規則,如其推出的經典賽已經取代既有的世界盃,在此情況下,國內棒球整體發展很難不受其影響,面對美國職棒試圖在全球棒球發展體系下建立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美國標準,中華職棒自然不能單純的扮演「被支配者」,應積極的思考在全球及亞洲的棒球發展上的定位,重要的是必須結合國內各界棒球的力量,包括穩固的棒球基礎發展、成熟的運動器材的研發及製造技術、政府的政策支持再加上及充沛的學術界的學術動能等,整合諸多力量以爭取國際棒球產業的「發語權 」並成為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如此才得以掌握棒球運動發展的脈絡。

二十餘前棒球先趨的熱心與國內球迷的熱情打造了中華職棒初期的榮景,但熱情卻無法應付國際內外局勢的變化,面對21世紀的國際棒球局勢,職棒聯盟不能只是一個辦理球賽的幕僚單位,應整合各方硬軟體資源勇敢地提出發展棒球強權的夢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s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