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堂課主要單元是介紹過去半世紀國內體育運動場館發展概況,
1. 在1960年代,因經濟剛起飛(第一階段),加上國內優秀的選手在國際上有亮眼的成績而帶動國內民眾運動風氣,所以建設一些運動設施。
2. 在1970年代,經濟已在穩定狀態下(第二階段),各地方陸續重視運動,所以開始基礎建設,也慢慢的興建中型場館,約可容納3000人。
3. 在1980年代,經濟已達到最巔峰、最富裕(第三階段,也就是被諭名為經濟奇蹟階段),主要因過去辦每年一次的區運,需要一些大型場館,所以在這個年代都興建較大型場館,但在興建大型場館時,國內缺乏的是場館的規劃以及營運管理,會造成往後的場館問題。
4. 在1990年代,政府縮減經費導致場館的預算減少,加上忽略了永續經營;在1980年在有說到國內缺乏的是場館規劃及營運管理,所以場館的使用率不符合投資報酬率。
5. 在2000年代以後的場館開始有了變化,針對特定的運動項目發展興建場館(如:極限運動、自行車運動、水域活動等等),在興建場館時開始考慮到與周圍的經濟商圈、交通來做配合的概念(如:高雄的巨蛋、高雄世運場館),以慢慢的備受重視;也開始強調公辦民營的概念。
從講課中我得到了國內過去各個年代因不同原因而興建不同的場館,興建場館主要的兩個原因是:1.錢 (經濟)、2.閒 (閒暇時間);今年國內舉辦國際賽運動,世運會,在這個場館中可以看出它是精心設計的一個場館,但還是需要考慮這項賽事結束後的使用率。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