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棒球經典賽在的熱潮不僅有效拉抬中華職棒的人氣,也提升了球賽辦理城市及球場形象,一些民間的聲音也期待號稱國內座位數量第一的國家體育場希望也能調整符合棒球賽事的需求以趕上這波熱潮。

事實上,經歷2009年世界運動會的洗禮之後,多數民眾都已認同國際賽會辦理對於整體城市建設及形象之效益,而世運會的成功也歸因於當時行政部門的細心規劃及落實執行等。
  
但受到諸多客觀條件限制,高雄市在後續大型賽會的申辦未如人願,這也使得擁有國內最佳運動硬體設施的高雄市似有「龍困淺灘」之窘境,這些運動設施包括國體場是國內評價第一的田徑及足球比賽場地、漢神小巨蛋緊鄰捷運站的規劃是全台第一、澄清湖棒球場的座位數量也是全台首冠。這些都是其他城市所無法比擬的條件,針對此,高雄市更應善用這些資源並規劃自身藍海策略;

首先,將國體場定位在足球及田徑運動的產業基地,雖說足球及田徑運動在國內的人氣不如棒球、籃球,競技水準也無法與運動先進國家相比擬,但不要忘記我國參加奧運會所得的最早兩面獎牌都是在田徑項目(註一),足球在半個世紀年的亞運會也曾拿下「二連霸」(註二),可惜這兩項運動發展卻出現後繼乏力情況,而國體場的出現對於這兩項運動絕對是一大利多,不管是高水準賽事的辦理或是菁英選手的培訓都會扮演吃重的角色,更重要的是,這兩項運動才是真正國際體壇的主流運動,換言之,市府理應利用國體場作為復興足球及田徑運動的基地並在試圖重返光榮年代。

第二,將場館定位為帶動水平產業的發動引擎,本文所提幾個場館都可承辦一定水準之國際賽會及大型娛樂集會活動,因此,其場館的最大價值在於吸引人潮及引進的商機,特別是國體場及漢神巨蛋與捷運站緊密相連將交通服務的便利性極大化,也就是說,這兩座場館的戰略定位應強調大型活動的辦理而非單純使用率的提高,即使場館本身無法保證自負盈虧,但其活動所吸引的人潮對於住宿、餐飲及運輸業會多有助益,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參與大型活動的與會人員是來自外地,對於在地經濟貢獻度更高,事實上,這也符合大高雄近年也從工業重鎮逐漸轉型為觀光服務業城市的施政主軸。

位於南台灣的高雄擁有宜人的氣候,近年來所興建的場館設施及大眾運輸,足以讓高雄成為最佳的運動城市,主政者現今應掌握手中資源,不僅讓高雄市在國內運動的歷史上夠寫下燦爛的一頁,並藉由運動活絡地方經濟,期望我們的南方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希望。

註一.﹕楊傳廣在1960年奧運的全能項目獲得銀牌,紀政在1968年奧運的80公尺跨欄獲得銅牌。
註二﹕.我代表團在1954及1958年亞運獲得金牌

以上文章亦刊登於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mar/18/today-o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s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