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日中華職棒會長的接任人選成為輿論關心的重點,而被點名的人選似乎都是與層峰關係良好,目的是希望透過會長的人脈能夠對於職棒發展有所加持,這與以往的思維並無太大改變,會長只是一個虛位元首

事實上,對照現今國際運動發展的情況,運動組織對其領導者的要求強調的是要開創新局面,至於是否對運動有熱情就不是如此重要,美國職棒運動球團對於管理營運人才的不成文守則就是「對於棒球熱愛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賣出門票」,而位居制高點的組織領導者要能夠規劃出運動組織未來的前景,去年底華爾街日報專訪國家籃球聯盟(NBA)理事長大衛史坦時,報導標題取為全球籃球協會(The Glob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明顯地,史坦的國際化策略成功地讓NBA在國際市場的開發已經開花結果,美國本土以外觀賞球賽轉播及瀏覽NBA官網的人口已經超越美國本土,光是大陸就有15個電視台與NBA簽下轉播合約,在未來5年,NBA預計在大陸的各種NBA授權商品銷售金額會追上美國本土的銷售數量。

而堪稱是主管全球最受歡迎運動-足球-的國際足總對於足球運動的全球化也是不遺餘力,去年首次將世界盃引起非洲大陸,未來三屆的主辦權分別落在南美、東歐及西亞,不僅將足球運動帶向世界各個角落,對這些新興國家的社會、經濟及政治發展都有正面幫助,這也使得世界盃足球賽的影響層面超越了運動本身。

毫無疑問地,組織領導階層的視野決定了組織發展格局,國內職棒運動成立初衷主要是希望能夠延續國內頂尖棒球好手的運動生涯以提升整體國家競爭力,同時,也帶動國內棒球基層運動人口,但如今事與願違,飽受打假球風波的中華職棒的營運範圍以逐漸退出高高屏及花東,經營手法也都以節省成本為考量,偏安作為更難與國際棒球強權競爭,這也難怪許多年輕的棒球選手紛紛以日美為第一志願。

成立二十餘年的中華職棒確實未能扮演國內棒球運動承先起後的角色,這也使國家整體棒球運動的發展受到影響,所謂「危機就是轉機」,NBA在1970年代也是遇到空前低潮,靠現任NBA理事長史坦力挽狂瀾才打造了今日年收40億美元的籃球帝國,同樣地,奧運會在1970及80年代初期也是燙手山芋,幾乎沒有城市願意承辦,當時知名運動品牌愛迪達斯的創辦人說服了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接受新的招商模式,此舉為國際奧委會接下來的25年內帶來超過30億美元的企業贊助收入。

很顯然地,領導者的決策對於組織的影響可見一般,現代國際運動組織戮力追求企業化,再加上全球運動產業早已打破國界的藩籬,市場及人才的自由進出已使中華職棒很難置身於事外而不受國際影響,現今會長人選如果無法跳脫既有模式,中華職棒不僅無法與其他國家職棒運動組織競爭,其在國內棒球運動的地位也會逐漸勢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ys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