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過數次協調會議之後,中華職棒聯盟正式拒絕體育署的邀請參賽仁川亞運,這是1998年曼谷亞運以來職棒球團首次缺席亞運棒球賽事,事實上,從國家整體運動政策落實、棒球運動的全球化發展、國內職棒的永續經營或是職業棒球員的社會責任,職棒球團及球員都沒有拒絕出賽的理由。

首先,教育部以國家整體運動政策高度之下是選派所有運動菁英參與亞洲運動會,而職棒球團或球員工會若考量因個人利益而選擇避戰似乎讓球員背上「怯戰」的標籤,事實上,棒球運動發展在國內幾乎是擁有資源最充足的項目之一,從小只要是穿上中華代表隊的服裝就一定是政府所挹助的資源,而近年的振興棒球計畫或強棒計畫的經費都是以億元為單位在投入,反觀許多運動項目一年的補助可能只有幾百萬或甚至更少,面對政府的長期培育,球技高超的職棒球員更應勇於接受承擔出賽做為後輩的典範。
第二、棒球運動之所以無法成為奧運項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鎖國主義」,不願意讓其頂尖好手參與奧運賽事,使得國際棒球總會無法獲得國際奧委會的財務支援,也使得國際棒總的會務推動受到限制,同樣的道理,如果東亞棒球強權都不支持精英選手參與亞運棒球項目,屆時可見的就是棒球運動在亞洲的邊緣化,這對於棒球全球普及化絕不是好事。
第三、過去經驗顯示只要中華隊在國際賽事的優秀表現對於國內棒球運動都有正面助益,而帶動的商業效益就會直接反應在職業棒球的入場人數、轉播收視率及企業參與贊助,在產業擴大的結果下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國內職棒球團及球員。從2001年世界杯到2013年的棒球經典賽就是個最明顯的案例。
第四、球員工會提出的許多訴求似乎有言之有理,但在考量與美日國情之不同,其部份訴求都有重新探討的空間,特別是國內政府對於正式國際賽都訂有獎勵機制,即使未符合獎勵機制的棒球經典賽在民粹式的輿論訴求下,政府依然破例頒發獎金,而這是在日美國家所不會出現的情形,代表整體職棒球員的工會應揚棄重視個人利益的美式思維,試圖提出符合國情且棒球整體利益的建議,以避免過於強調職棒球員的近利,最後反而使職棒球員的形象受損。
總而言之,棒球運動稱得上是國內所有運動項目中得天獨厚的「天之驕子」,即使以商業行為為主的職業運動界也依然享有政府所提供的行政資源,職業棒球員在此時更應該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展現捨我其誰的態度,套句知名棒球主播的話,「我真的很想贏韓國」,這或許是國內眾多球迷的希望。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華職棒 亞運
    全站熱搜

    hyse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